新闻公告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古代体育文物调查与数据库建设》成果鉴定会顺利召开


2022年6月2日下午,由成都体育学院郝勤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体育文物调查与数据库建设》成果鉴定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成功举行,线下会场设在成都体育学院健康大厦多功能厅。

 

四川省社科联副书记罗仲平,四川省社科联规划评奖处二级调研员、负责人赵静,北京体育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杨桦教授,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考古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之一霍巍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华传统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川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熊晓正教授,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蒋刚教授,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导师齐东方教授,四川博物院副院长谢丹研究员,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何本祥教授,学校科研处、历史文化系/体育史研究所领导及课题组部分成员参加会议。

 

鉴定会第一阶段开幕式由四川省社科联规划评奖处负责人赵静主持,首先,罗仲平副书记代表四川省社科联对与会专家参与项目鉴定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充分肯定了项目组多年的努力与辛勤工作,认为郝勤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体育文物调查与数据库建设”重大项目及其成果,对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对课题组提出期望,希望团队继续加大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与研究,再创体育文化的新高地。

 

接着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何本祥致辞,代表学校对前来参加《中国古代体育文物调查与数据库建设》成果鉴定会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学校对于课题的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量的支持,课题组围绕体育文物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包括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撰稿教材3部参与出版图录7部孵化省部级、厅局级课题衍生项目20余项等研究成果,希望各位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和提出宝贵的意见,并预祝鉴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成果鉴定评审会第二阶段由专家组组长杨桦教授主持,杨组长对课题组的成果进行了简要介绍后,项目首席专家郝勤教授代表课题组向专家组汇报。郝勤教授从项目基本情况、成果内容、成果意义与影响、未来工作计划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汇报。项目开始组建了跨行业、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基于跨界合作与跨学科理论融合思路,课题整合了体育界与文博界的优质资源。经过近7年的辛苦努力,完成了预期目标和研究任务,初步构建了体育考古学与体育文物理论体系;对300多家国内主体博物馆体育文物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建成中国古代体育文物数据信息库,实现中国古代体育文物数据的动态管理;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为社会公共文化产品,打造了“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巡展品牌;推动了体育考古学、体育文博学科的学科建设;推动了体育文博专业建设,构建了体育文博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形成体育文博研究学术团队;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推动相关专业的教材建设;与多家考古文博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了成都体育学院新校区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初步开展了对外学术研究和交流等方面。

该项目结项成果总字数超过200万字,首次对中国古代体育文物进行了大规模、全方位系统调查与研究,初步建成了国内首个中国古代体育文物专题数据源库,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性传承与创造性转化。同时,该项目产出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研究人才,建立了国内体育院校的首个文博专业和本硕博人才体系,为历史学、考古学、文博学和体育学等跨学科交流合作提供新的模式与经验。

 

紧接着,会议鉴定专家分别对项目成果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和中肯的建议。

四川大学霍巍教授认为,该项目对体育文物、体育考古、体育文博发展具有建设性的意义。通过这个课题催生了体育文物研究,为成都体育学院人才培养搭建平台。同时,该项目对考古学的专项研究有重大的突破性贡献,促进体育文物在展陈、展演、博物馆建设、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川师范大学王川教授认为,该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综合性效益,对交叉性学科建设、新文科建设、体育文化人才培养、中华传统文化传播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他提到课题除完成设计的全部内容之外,还产生了大量的衍生性成果,通过积极利用中国古代体育文物资源,在“跨界合作,多馆联办,依托赛事,参与互动”的理念下,推动开展“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巡展系列活动,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集宜传、传承、数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新型社会公共产品和体育文化载体与平台,打造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软实力与新名片,因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北京体育大学熊晓正教授认为,该研究系统构建了体育文物项群分类、年代学及相关研充的理论体系,拓展了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丰富了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的范畴,拓宽了体育史学科研究的方向。自主开发并建成了国内首个中国古代体育文物专题性的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为我国文物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通过项目的研究重振体育史的学术地位,构建了体育文化的东方话语体系,为体育史所成立60年所庆献上了一份厚礼。

 

重庆师范大学蒋刚教授认为,该项目创新不断、成效显著,既丰富了体育学的研究内容,也拓展了考古学的研究范围。他指出该项目建成了一个数据库平台,产出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研究人才,促进了高等学校专业、学科建设和专门人才培养,推动了体育界和文博界的跨界交流合作。值得特别可圈可点的是对“文物的活化”,对体育文物的开发利用和传播契合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

 

专家鉴定组组长杨桦教授肯定了项目的重大意义,他指出项目研完成果契合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建设体育强国及建设中国特色的考古学,“让文物活起来”等系列重要指示,有助于把中华体育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促进中华优秀体育文化的创新性传承和创造性转化,能对体育史学研究及我国体育文化建设发展、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推动文博事业发展和体育文化建设等产生重要影响与价值。

 

各位专家还分别对项目成果的完善提出宝贵的建议。专家们指出,对体育文物调查主要集中在国内大型公共博物馆上,对国外博物馆和国内地方中小型博物馆及大中华地区的调查不足,应进一步加大调查力度,丰富和完善数据库资源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对体育文物、体育考古理论的研究和探讨。

经过专家组认真讨论,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目成果完成了预期目标,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非常突出,一致通过项目结项,建议评定为“优秀”等级。

最后,项目首席专家郝勤教授表示,衷心感谢专家组的肯定和指导,项目组一定会在充分吸收鉴定组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认真、深入、全面地修改项目成果。同时感谢各子课题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希望和大家一起继续努力提高成果质量,为社会发展贡献学者的智慧。

 

供稿单位:历史文化系/体育史研究所

撰稿人:宋秀平  孙铭阳

通讯员:纪宇

审核人:张玲玲

您也可能感兴趣